注册  |  登录
声明

“融梗”争论过后,我们该如何保护原创

2019-11-12 14:28:41    来源:人民网    

近日,改编自晋江论坛作者玖月晞小说《少年的你,如此美丽》的电影《少年的你》在全国热映。在电影高票房的背后,关于原著小说涉嫌“融梗”的质疑不断。11月4日,原著作者玖月晞回应,不认同网民所说的“融梗”指责。

所谓“融梗”,是指抄袭别人的故事桥段、情节模式。它并不是逐字逐句复制,而是通过化用别人作品的元素,将“梗”融进在自己的作品里。“融梗”算不算抄袭?电影《少年的你》“连坐”被骂冤吗?演员需要“背锅”吗?网民对此进行了广泛讨论。

《少年的你》原著小说被指“融梗”

10月25日,电影《少年的你》在全国上映,影片以高考前夕为背景,讲述了高中女生陈念遭遇校园霸凌,被一名“小混混”小北暗中保护,两个缺少关爱的人互相抱团取暖的故事。影片上映后,票房一路攀升,“制作精良、演技炸裂、现实题材、令人深思”等影评不绝于耳,收获不少好评。

与此同时,电影的原著小说《少年的你,如此美丽》也被网民质疑“融梗”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,具体包括《白夜行》《恶意》以及《嫌疑人X的献身》三部作品。比如,《少年的你》男女主角的关系内核像《白夜行》,而台词“总有一天我们会光明正大走在大街上”,也让人想起电视剧版《白夜行》中“只希望和你手牵手在太阳下走路”的台词。

此事在网上迅速发酵,引起广泛讨论。不少人表达了对“融梗”的反感,认为这是对原创者的伤害,甚至有人认为这是片方和主演的问题。网友@CL氏表示,通过这种事来认识以为优秀的作者是遗憾的,希望原创能够得到重视。网友@萝贝贝认为,原著作者和出版社非常有问题,但是不赞同大家把攻击放到导演、主演、片方,或者已经看电影流泪的观众身上。

面对质疑,原著作者玖月晞作出回应,称自己从未抄袭,也从未违背一个文字工作者应有的初心、原则和底线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关于人性、关于爱的一切,关于伟大与渺小、高尚与卑劣、大爱与仇恨的思考,都是共通的,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。自己的作品中或许有着共通的思考,但没有任何抄袭“融梗”。她同时表示,现在关于“融梗”没有统一的标准,需要更专业的人来探讨和解决这个问题。

“借由这次争议,去带动更多人正视网文写作圈的‘融梗’现象,继而思考如何更有力地治理乱象,很有必要。”《新京报》发表评论指出,洗稿伤害原创,“融梗”同样在毁灭原创。当“文抄公”摇身一变成“善融者”,当“写作者的事,能叫抄吗”的窃书非盗逻辑大行其道,原创者注定会失落。在网络文学创作中所谓“融梗”式的借鉴,也该被重新审视了。

“‘融梗’不是合法抄袭的‘遮羞布’。”《长江日报》发表评论称,在利益驱动下,文艺圈内会出现操盘手,会有急功近利的行为,“融梗”正是对这种现象的揶揄。虽然法律没有规制它,但是很显然,观众对此不满意,远期来看,这样的作品恐怕也没有长久生命力。

不过,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,认为“过分纠结‘融梗’或许失之狭隘”。比如,《北京青年报》发表评论指出,《少年的你》能聚焦这个校园欺凌题材,值得鼓励,更何况后期警方内部的争议介入,又重新梳理了人物关系,已经做到了原创升华,若再去纠结“融梗”的争论,也未免失之狭隘了。

“融梗”算不算抄袭?

“融梗”争议出现后,@微博娱乐发起了关于“你认为融梗算不算抄袭”的投票,截至11月7日,已有12万人参与投票。其中,有8.8万人认为是更加隐蔽的抄袭;有1.5万人认为不算抄袭,但也不应该提倡;有1万人认为不算抄袭,顶多是借鉴或致敬;也有6832人持有其他看法。

有法律界人士指出,著作权法是保护表达而非思想,即法律保护的是具体的表达形式,而思想本身并不受保护。舆论普遍认为,“融梗”也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,在实践中,想要认定“融梗”侵权并不容易。中国影评学会网评委秘书长虞昕也表示,《少年的你,如此美丽》的确存在“融梗”现象,不过这一非法律术语的自造词,仍和需担法律责任的“抄袭”有着区别。

这是否就意味着类似情况出现后,都无法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救济?其实也不尽然。比如在曾轰动一时的琼瑶诉于正等侵害著作权案中,北京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认为,于正等的《宫锁连城》侵犯了琼瑶《梅花烙》的改编权、摄制权,认定其人物关系及情节来源于《梅花烙》,令其停止传播,判令五被告赔偿原告500万元。于正不服提起上诉,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。

2016年11月,数名志愿者、作家及编剧发起维权行动,认为小说《锦绣未央》涉嫌大量抄袭现有文学作品中的语句和情节,最终11名作家将《锦绣未央》原著作者告到法院。今年6月,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就对此案进行一审宣判,判令被告停止《锦绣未央》作品的复制、发行及网络传播,并合计赔偿60.4万元。

但在具体实践中,鉴定抄袭是非常专业的事情,不能由网民来评判,目前在法律层面上也还并没有明确界定。有观点表示,考虑到社会生活的共性,相似在所难免,但这种相似有多少是属于公有领域的,有多少是抄袭别人有独创性的部分的,需要专业判断,不是仅凭直觉就能下定论的。

“当年仅为得出初步的倾向性结论就耗时近一整月时间,这样历经综合性工作才能得出的结论,绝非大家对于‘融梗’‘抄袭’的朴素判断就能直观得出的。”2014年帮助琼瑶打赢于正侵权案的律师这样表示。

舆论认为,情节和人物关系是作品最重要的原创,如果这些被高度模仿,或者对原有内容虽有改进,但本质雷同,都可能涉嫌侵犯作者的著作权。即使作品具有明显的独立创作部分,拥有自己的著作权,只要存在未经他人许可模仿他人作品中的人物或情节的,不会妨碍侵权的认定。但是,目前在如何认定的问题上还比较模糊,亟需进一步明确。

“融梗”讨论是一堂知识产权教育课

此次“融梗”风波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关注,一定程度上与民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有关。在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,普通民众、原创作者、主流媒体纷纷加入讨论,是对社会公众的一次知识产权教育,也是对从业者知识产权意识的强化。同时,也要看到其中也体现了民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担忧。

《少年的你》究竟“融梗”了没有,我们无法下定论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这个问题上,要注重区分电影和原著小说,它们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作品。北京影视著作权专家、鉴定委员会法学专家陈敬表示,如果网民指责这部电影构成了抄袭事实,应该以电影来作为比对对象,而非以这个电影所基于的那部小说再去比对。

与此同时,因为“融梗”争议,网上也出现了对电影主演易烊千玺的质疑。对此,作家匪我思存也表示,原著涉嫌抄袭不应该被一些人以此为理由攻击演员,更不应该成为演员演艺生涯中的黑点,哪怕原著是污泥,演员仍旧开出最洁白芬芳的花,这是一种卓越的能力。

澎湃新闻也发表评论称,我们旗帜鲜明地鼓励原创,却也对“抄袭实锤说”“演员有罪说”保持审慎的态度。在真相未明时,把“融梗”当成一个道德棍棒肆意挥打,反倒会造成群体的撕裂。简而言之,这场“融梗”风波的板子不该打在演员身上。

有声音担忧,这类讨论可能会使得我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“矫枉过正”,作者创作的空间会越来越小。对此,有观点认为,当前思想的融合和激荡越来越容易,思想并不受著作权的保护,关键还是要需要更严谨的法律规定,厘清权利的边界,让保护原创成为一种机制。同时,对于知识产权可能存在的风险,创作者要有预判,并且要充分地调查研究。

在影视行业,对于频发的抄袭、“融梗”、侵犯版权等情况,要加强项目前期的侵权风险和背景排查,这样好的作品才能走得更远。同时,作品发布的网络平台要发挥作用,发现抄袭问题的要及时作出处理,网民也可以发挥积极性,借助互联网技术,逐渐形成全社会的“反抄袭”合力。

(作者: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特约舆情分析师 陆仪)


[责任编辑:张倩]
能源
关注留守儿童
精准扶贫
绿色生活
低碳

关于华讯| About huaxun| 法律顾问| 服务条款| 人员查询| 广告服务| 华讯公益| 合作伙伴| 网站导航| 版权所有| 联系我们

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·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

邮箱:hx@huaxunnews.cn    电话:010-63607677

备案号:京ICP备16016777号-1

Copyright© 2015 Huaxun.All Rights Reserved